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丨追青逐綠 美麗前行——河南踐行“兩高四著力”系列述評之三
更新時間:2025/6/19 19:47:10    來源:大象時政

 □本報記者 趙一帆

  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群眾福祉,亦關乎高質量發展未來。

  “要持之以恒加強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筑牢生態安全屏障!5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殷殷囑托。

  牢記囑托,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保障生態安全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奮勇爭先,追青逐綠的河南正美麗前行。

  以攻堅之舉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這段時間,鄭州攝影愛好者王銘的相機里裝滿了“掃街”的戰利品!霸缟吓乃{天,傍晚拍晚霞,治愈系的天空令人陶醉!”他說。

  今年以來,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5月底,全省優良天數101天、同比增加6.9天,重污染天數1.9天、同比減少4.6天,均達到近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這并不是一場“輕松”的戰役。污染防治攻堅,河南的底子差、任務重。

  高耗能企業占比高,結構性污染突出,公路交通污染排放嚴重,“三散”問題治理難度大,再加上三面環山的自然稟賦,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

  為換回藍天常在,河南緊緊抓住源頭治理,累計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12萬多家,在全國率先完成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我省還印發2025年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謀劃重大治理任務7000余項。

  為守護碧水長流,河南持續“增好水”“治差水”,全省160個國控斷面中Ⅰ類至Ⅲ類水質斷面占86.1%,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建成省級美麗幸福河湖30個、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段20個。

  為留住鳥語花香,河南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351處,將全省9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80%的典型生態系統納入保護范圍,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越織越密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障。近年來,我省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更加健全,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向縱深推進。

  以股肱之力保障江河戰略有力實施

  河南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首倡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起地,肩負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艱巨使命。

  鳥類是生態環境的“指南針”。近日,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濕地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在消失四年后,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震旦鴉雀被再次觀測到蹤跡,為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保護提供了寶貴案例。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黃河干流(河南段)水質連續達到Ⅱ類,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24年,我省黃河流域城市優良天數較2020年增加12天。

  這背后,是不斷筑牢的生態安全屏障——2019年以來,全省黃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萬畝、森林撫育885.60萬畝、修復黃河濕地2.78萬畝。滔滔黃河兩岸,“綠鏈”成浪。

  這背后,是蹄疾步穩的綠色發展步伐——在流域內率先開展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鄭州、洛陽、三門峽、蘭考等地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洛陽成功入選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黃河流域,點綠成金。

  黃河湯湯東去,清水汩汩北上。

  2016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人們發現了指甲大小、對水質極為“挑剔”的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如今,在丹江口水庫“偶遇”桃花水母已不足為奇。

  為守好京津冀“大水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南陽累計關閉重污染企業800多家,關停并轉污染企業460多家;淅川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產業,全縣50多個小流域,軟籽石榴、薄殼核桃、金銀花等生態作物漫山遍野,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泥沙每年減少200多萬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地區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產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讓發展增量不增污……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及總干渠(河南段)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及以上,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以方式之變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河南生態富饒、人口眾多,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必須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85.6%,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208個,新增零碳工廠11家、超級能效工廠8家、綠色工廠301家、綠色工業園區21個;在全國率先開展食用菌和烤煙等行業清潔能源“雙替代”,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裝機占比突破50%。這一增一減中,彰顯著河南的發展謀略。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河南建成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7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9個、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45個,探索出“點綠成金”“守綠換金”“綠色資本”三種“兩山”轉化模式,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勝勢。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幅“綠滿中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它以大地為卷,以青綠為墨,將流傳千古的《富春山居圖》煥然重現。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丨追青逐綠 美麗前行——河南踐行“兩高四著力”系列述評之三
    2025/6/19 19:47:10    來源:大象時政

     □本報記者 趙一帆

      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群眾福祉,亦關乎高質量發展未來。

      “要持之以恒加強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筑牢生態安全屏障!5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殷殷囑托。

      牢記囑托,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保障生態安全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奮勇爭先,追青逐綠的河南正美麗前行。

      以攻堅之舉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這段時間,鄭州攝影愛好者王銘的相機里裝滿了“掃街”的戰利品!霸缟吓乃{天,傍晚拍晚霞,治愈系的天空令人陶醉!”他說。

      今年以來,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5月底,全省優良天數101天、同比增加6.9天,重污染天數1.9天、同比減少4.6天,均達到近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這并不是一場“輕松”的戰役。污染防治攻堅,河南的底子差、任務重。

      高耗能企業占比高,結構性污染突出,公路交通污染排放嚴重,“三散”問題治理難度大,再加上三面環山的自然稟賦,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

      為換回藍天常在,河南緊緊抓住源頭治理,累計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12萬多家,在全國率先完成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我省還印發2025年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謀劃重大治理任務7000余項。

      為守護碧水長流,河南持續“增好水”“治差水”,全省160個國控斷面中Ⅰ類至Ⅲ類水質斷面占86.1%,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建成省級美麗幸福河湖30個、省級美麗幸福黃河示范段20個。

      為留住鳥語花香,河南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351處,將全省9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80%的典型生態系統納入保護范圍,成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越織越密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障。近年來,我省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更加健全,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向縱深推進。

      以股肱之力保障江河戰略有力實施

      河南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首倡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起地,肩負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艱巨使命。

      鳥類是生態環境的“指南針”。近日,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濕地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在消失四年后,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震旦鴉雀被再次觀測到蹤跡,為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保護提供了寶貴案例。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黃河干流(河南段)水質連續達到Ⅱ類,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24年,我省黃河流域城市優良天數較2020年增加12天。

      這背后,是不斷筑牢的生態安全屏障——2019年以來,全省黃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萬畝、森林撫育885.60萬畝、修復黃河濕地2.78萬畝。滔滔黃河兩岸,“綠鏈”成浪。

      這背后,是蹄疾步穩的綠色發展步伐——在流域內率先開展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鄭州、洛陽、三門峽、蘭考等地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洛陽成功入選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黃河流域,點綠成金。

      黃河湯湯東去,清水汩汩北上。

      2016年,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人們發現了指甲大小、對水質極為“挑剔”的世界級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如今,在丹江口水庫“偶遇”桃花水母已不足為奇。

      為守好京津冀“大水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南陽累計關閉重污染企業800多家,關停并轉污染企業460多家;淅川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產業,全縣50多個小流域,軟籽石榴、薄殼核桃、金銀花等生態作物漫山遍野,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泥沙每年減少200多萬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地區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產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讓發展增量不增污……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及總干渠(河南段)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及以上,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以方式之變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河南生態富饒、人口眾多,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必須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85.6%,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208個,新增零碳工廠11家、超級能效工廠8家、綠色工廠301家、綠色工業園區21個;在全國率先開展食用菌和烤煙等行業清潔能源“雙替代”,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裝機占比突破50%。這一增一減中,彰顯著河南的發展謀略。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河南建成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7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9個、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45個,探索出“點綠成金”“守綠換金”“綠色資本”三種“兩山”轉化模式,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勝勢。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幅“綠滿中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它以大地為卷,以青綠為墨,將流傳千古的《富春山居圖》煥然重現。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国语普通话对白国产|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入口|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 自拍 另类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