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河南新聞聯播》特別節目:中原新圖
更新時間:2025/6/22 9:14:06    來源:WX


今天,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在鄭州召開。動員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新篇章如何譜寫?我們用一組數字來解碼。每一個數字都是中原大地牢記囑托的回響,每一個數字都是河南感恩奮進的音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提出了兩高四著力的重大要求。兩高是任務,是方向。具體來說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效能治理。

四著力,是要求,是抓手。具體來說就是: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農業強省,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當前,河南正以兩高四著力為行動綱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我們先來看一個數字“41”。河南已經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成為全國第二個擁有全部工業大類的省份,這也正是我們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鵬:這里是洛軸的智能工廠。5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詳細了解不同類型軸承產品的用途和性能,并深入生產線實地察看生產流程?倳洀娬{,現代制造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14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裝備考察時,也對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過重要指示(鏡頭出三個轉變)。牢記囑托,河南堅持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重點產業鏈群培育為抓手,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鵬:在這條150米長的智能生產線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人,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機械臂和這種來回跑的無人搬運車。

在洛軸智能工廠,每15秒就有一套新能源汽車軸承下線,高鐵軸承打破國外壟斷、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領跑全球。

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 王新瑩:我們將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加大科技創新,提高科研投入,布局新的賽道。建成海上風電軸承、高速鐵路軸承,和新能源汽車軸承的三條智能生產線,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田野里立起的第一根測標,到如今成為工業的關節,洛軸用高質量發展挺起民族軸承工業的脊梁。在新征程中,河南不斷推動更多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比亞迪、寧德時代等為龍頭,今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16.76萬輛,繼續保持全國前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河南造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近日在京東商城上線銷售,依托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河南造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當前,河南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7個工業中類,是全國為數不多具備全部工業大類的省市之一,正在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到“7+28+N”鏈群建設上,大力推進鏈群培育勵新圖強、聚能增效,培育形成新型材料、先進裝備、現代食品三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鏈。河南產業體系厚家底正集群成勢,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動力。

如果說,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根本,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脊梁筋骨。那建設農業強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是我們的省之要者,也是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每到河南必講糧食。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數字“1”,就是我們的一張王牌——糧食生產。河南不僅是農業大省,更要著力建設農業強省,如何在字上下功夫呢?來看一個短片。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胡冰冰:這里是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的萬畝高標準農田。2014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仔細查看麥穗灌漿情況?倳洀娬{,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也是河南的一張王牌,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河南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發展,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狠抓高標準農田,到2024年底河南共實施高標準農田超8800萬畝;狠抓育種產業創新,2021年以來,河南通過國審小麥新品種162個,全國第一,全省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 副廳長 王俊忠:河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我們)堅持五級書記抓糧食,嚴格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保障了糧食總產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河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除了不斷穩固糧食生產領先地位、凸顯糧食生產的王牌優勢,還著力保障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等有效供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由增產向提質增效深化。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胡冰冰:這是國內唯一在產的醫藥級小麥結晶果糖智能化生產線。小麥淀粉通過這些縱橫排列的管道。通過10多種工序,5天就能生產出300噸純度達到99.9%的小麥結晶果糖。

小麥結晶果糖是優質的低熱量代糖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高端食品行業。飛天生物率先攻克了核心技術,糧食附加值最高增長了25倍。

河南飛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蔡銘杰:我們的深加工,不是簡單的磨面,而是開辟了一條全鏈條創新路徑。我們聚焦于生物食品,生物醫藥這些新興領域,讓中原糧倉金倉。

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河南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小麥、油料、食用菌、豬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從牧原、雙匯、衛龍等老品牌,到鍋圈、蜜雪冰城、酸辣粉等新生代,越來越多的食字號在中原大地百花齊放,現代食品產業集群達到萬億級,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更穩,農業強省建設的底氣更足!

讓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讓老百姓的日子更香,每一粒糧食的背后其實都是飽含深情的兩個字——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強調,要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千頭萬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該怎么治呢?24萬這個數字有答案,F在河南的基層黨組織有24.46萬個,他們和社會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等共同發力,不斷將治理的精度與服務的溫度融入百姓生活。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這里是開封市蘭考縣的政務服務中心。20143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勉勵工作人員從服務內容、辦事流程、跟蹤反饋、結果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進,為群眾提供更加精細、規范、高效的服務。

開封市蘭考縣民政局婦委會主任 李俊麗:業務數量從原先的幾百個,現在變成幾千個。以前就是人擠人的在這辦理,現在在網上直接就可以辦理了。

網上辦,怎么辦?蘭考縣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了抖音賬號,每周一次直播,每周輪換一個職能部門,為群眾在線解答。熱線、微信公眾號、蘭事辦APP等,多種便捷方式可供群眾選擇。

開封市蘭考縣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副局長 栗志河:我們事項有2600多項,除了線下面簽,基本上在網上都能辦。

辦事流程順不順、體驗好不好、服務優不優,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難、慢、繁問題,河南在全省深入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及時發現難點、堵點、痛點,以切身感受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同時,全面推廣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在光山縣東岳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實行了網格化,返鄉00后大學生當起了網格長,村里每條產業鏈上都建立了黨支部。

信陽市光山縣東岳村黨總支副書記 陳桂蓮: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每個黨員他有自己的一份產業,種植茶葉,種植水稻、草莓。然后在干的同時也在引導群眾,看看適合干什么、發展什么。

信陽市光山縣東岳村村民 楊長耀:大家共同地為我們幫幫忙,操操心,想想辦法。我們信心就非常非常大,干勁越來越足。

行走在中原大地,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的故事不斷上演。24.46萬個基層黨組織、617.6萬名黨員,河南抓好基層黨組織選育管用關鍵環節,使全省4.6萬個村黨組織成為促振興、保平安的橋頭堡,5200多個社區黨組織成為強治理、優服務的主心骨。此外,河南還搭建4萬多個治理網格,與4.9萬個社會組織、1400萬志愿者共同匯聚成推動基層善治的磅礴力量。

河南之治帶來河南之變。這種獲得感和幸福感就在你我身邊。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確實。有個數字比較有意思:0。它是清零的意思。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就要盡可能地把污染清零,F在就黃河河南段而言,它的劣類斷面已經清零,黑臭水體也已經動態清零。生態環境保護的加減法,還有哪些呢?繼續來看記者的報道。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王藝軒:這里是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20199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沿著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第二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至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河南實施凈水入黃河工程。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集約節約,構筑起點線面結合的保護網絡。

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組書記 局長 范治暉:我覺得最大變化,首先是黃河干流的水,河南率先2020年達到類,劣斷面現在也清零了,黑臭水體也是動態清零,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全達標,黃河流域整體上已經進入水質為優的行列。

給污染做減法,給綠化做增量。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淅川,綿延1100多公里的庫岸線曾是淅川石漠化嚴重的區域,威脅水質安全。淅川加大造林綠化的力度,10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50多萬畝。

南陽市淅川縣林業局黨組副書記 周桃龍:縣域內所有石漠化區域均已實施治理,環庫森林覆蓋率由十二五末的45.3%提升到61.7%。

岸綠水美,通水十多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向好,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類以上。

生態為基厚植美麗河南底色,綠色低碳引領市場潮流方向。三門峽市推進小秦嶺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難覓蹤影的林麝、豹貓、黃喉貂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河南塞罕壩民權林場,6.9萬畝林地在黃河故道筑起綠色長城;2024年全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85.6%;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名列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從綠水青山到藍天白云,從鄉村城鎮到千家萬戶,中原大地上不斷寫滿綠色低碳與美好生活的雙向奔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河南的綠色家底越來越厚,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越來越足。

提到家底就不能不說河南的文化。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指出,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把文旅產業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

數字“1萬億,就是河南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去年,河南旅游收入已超1萬億元。這一手好牌,怎樣才能打得更精彩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梁鈺杭:這里是安陽殷墟,202210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時,感慨地說道殷墟我向往已久。

安陽市文物局黨組書記 局長 李曉陽:當時,我們就隔著河岸,給總書記匯報,一座新的、更現代化的殷墟博物館正在建設。

如今,殷墟博物館新館已經建成投用,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集中展出了近4000件珍貴文物。全息投影、XR沉浸式體驗、甲骨文食品等,殷墟博物館開發出9大類500余種文創產品。

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趙清榮:一個是我們的文物事業,一個是我們的文化產業,真正地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讓文化起來,歷史起來,產業強起來。河南充分利用3D、VR、媒體互動等新技術,通過顛覆性創意+新技術應用雙輪驅動,提煉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標識。龍門石窟就開發了5種以無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為代表的創新性文旅項目,實現文物保護與文旅發展的比翼齊飛。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梁鈺杭:龍門石窟的潮玩地,這里算一個!步入直徑17米的全息天幕,如夢似幻,這一刻我真的感覺夢回千年前的神都了!

龍門石窟研究院黨委書記 余杰:我們要利用我們現代的工藝現代的技術,來推進我們傳統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的更新,為龍門石窟這個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針對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河南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打開文旅發展新空間,涌現出洛邑古城、清明上河園、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寶泉、萬歲山、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等一批旅游新地標和熱門打卡地。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省接待游客總量首次突破10億人次,旅游收入首次超萬億元。

一場場文旅盛宴上演,一扇扇文明之窗打開,中原大地,繁花似錦。

千百年來,文明從這里出發又在這里交匯,每一刻都在抒寫著新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河南,每一次都是一個新篇章的開始。

十四五規劃實施收官、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關鍵時期,目標明確,號角嘹亮,唯有真抓實干,奮勇爭先。

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總書記為河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河南新聞聯播》特別節目:中原新圖
    2025/6/22 9:14:06    來源:WX


    今天,中共河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在鄭州召開。動員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新篇章如何譜寫?我們用一組數字來解碼。每一個數字都是中原大地牢記囑托的回響,每一個數字都是河南感恩奮進的音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提出了兩高四著力的重大要求。兩高是任務,是方向。具體來說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效能治理。

    四著力,是要求,是抓手。具體來說就是: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農業強省,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當前,河南正以兩高四著力為行動綱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我們先來看一個數字“41”。河南已經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成為全國第二個擁有全部工業大類的省份,這也正是我們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鵬:這里是洛軸的智能工廠。5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詳細了解不同類型軸承產品的用途和性能,并深入生產線實地察看生產流程?倳洀娬{,現代制造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14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裝備考察時,也對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過重要指示(鏡頭出三個轉變)。牢記囑托,河南堅持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重點產業鏈群培育為抓手,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鵬:在這條150米長的智能生產線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人,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機械臂和這種來回跑的無人搬運車。

    在洛軸智能工廠,每15秒就有一套新能源汽車軸承下線,高鐵軸承打破國外壟斷、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領跑全球。

    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董事長 王新瑩:我們將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加大科技創新,提高科研投入,布局新的賽道。建成海上風電軸承、高速鐵路軸承,和新能源汽車軸承的三條智能生產線,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田野里立起的第一根測標,到如今成為工業的關節,洛軸用高質量發展挺起民族軸承工業的脊梁。在新征程中,河南不斷推動更多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比亞迪、寧德時代等為龍頭,今年一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16.76萬輛,繼續保持全國前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河南造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近日在京東商城上線銷售,依托中豫具身智能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河南造機器人正加速進化。

    當前,河南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7個工業中類,是全國為數不多具備全部工業大類的省市之一,正在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到“7+28+N”鏈群建設上,大力推進鏈群培育勵新圖強、聚能增效,培育形成新型材料、先進裝備、現代食品三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鏈。河南產業體系厚家底正集群成勢,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動力。

    如果說,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根本,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脊梁筋骨。那建設農業強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是我們的省之要者,也是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每到河南必講糧食。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數字“1”,就是我們的一張王牌——糧食生產。河南不僅是農業大省,更要著力建設農業強省,如何在字上下功夫呢?來看一個短片。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胡冰冰:這里是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的萬畝高標準農田。2014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仔細查看麥穗灌漿情況?倳洀娬{,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也是河南的一張王牌,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河南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發展,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狠抓高標準農田,到2024年底河南共實施高標準農田超8800萬畝;狠抓育種產業創新,2021年以來,河南通過國審小麥新品種162個,全國第一,全省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 副廳長 王俊忠:河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我們)堅持五級書記抓糧食,嚴格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保障了糧食總產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河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除了不斷穩固糧食生產領先地位、凸顯糧食生產的王牌優勢,還著力保障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等有效供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由增產向提質增效深化。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胡冰冰:這是國內唯一在產的醫藥級小麥結晶果糖智能化生產線。小麥淀粉通過這些縱橫排列的管道。通過10多種工序,5天就能生產出300噸純度達到99.9%的小麥結晶果糖。

    小麥結晶果糖是優質的低熱量代糖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高端食品行業。飛天生物率先攻克了核心技術,糧食附加值最高增長了25倍。

    河南飛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蔡銘杰:我們的深加工,不是簡單的磨面,而是開辟了一條全鏈條創新路徑。我們聚焦于生物食品,生物醫藥這些新興領域,讓中原糧倉金倉。

    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河南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小麥、油料、食用菌、豬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從牧原、雙匯、衛龍等老品牌,到鍋圈、蜜雪冰城、酸辣粉等新生代,越來越多的食字號在中原大地百花齊放,現代食品產業集群達到萬億級,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更穩,農業強省建設的底氣更足!

    讓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讓老百姓的日子更香,每一粒糧食的背后其實都是飽含深情的兩個字——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強調,要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千頭萬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該怎么治呢?24萬這個數字有答案,F在河南的基層黨組織有24.46萬個,他們和社會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等共同發力,不斷將治理的精度與服務的溫度融入百姓生活。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李溪溪:這里是開封市蘭考縣的政務服務中心。20143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勉勵工作人員從服務內容、辦事流程、跟蹤反饋、結果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進,為群眾提供更加精細、規范、高效的服務。

    開封市蘭考縣民政局婦委會主任 李俊麗:業務數量從原先的幾百個,現在變成幾千個。以前就是人擠人的在這辦理,現在在網上直接就可以辦理了。

    網上辦,怎么辦?蘭考縣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了抖音賬號,每周一次直播,每周輪換一個職能部門,為群眾在線解答。熱線、微信公眾號、蘭事辦APP等,多種便捷方式可供群眾選擇。

    開封市蘭考縣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副局長 栗志河:我們事項有2600多項,除了線下面簽,基本上在網上都能辦。

    辦事流程順不順、體驗好不好、服務優不優,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難、慢、繁問題,河南在全省深入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及時發現難點、堵點、痛點,以切身感受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同時,全面推廣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在光山縣東岳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實行了網格化,返鄉00后大學生當起了網格長,村里每條產業鏈上都建立了黨支部。

    信陽市光山縣東岳村黨總支副書記 陳桂蓮: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每個黨員他有自己的一份產業,種植茶葉,種植水稻、草莓。然后在干的同時也在引導群眾,看看適合干什么、發展什么。

    信陽市光山縣東岳村村民 楊長耀:大家共同地為我們幫幫忙,操操心,想想辦法。我們信心就非常非常大,干勁越來越足。

    行走在中原大地,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的故事不斷上演。24.46萬個基層黨組織、617.6萬名黨員,河南抓好基層黨組織選育管用關鍵環節,使全省4.6萬個村黨組織成為促振興、保平安的橋頭堡,5200多個社區黨組織成為強治理、優服務的主心骨。此外,河南還搭建4萬多個治理網格,與4.9萬個社會組織、1400萬志愿者共同匯聚成推動基層善治的磅礴力量。

    河南之治帶來河南之變。這種獲得感和幸福感就在你我身邊。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確實。有個數字比較有意思:0。它是清零的意思。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就要盡可能地把污染清零,F在就黃河河南段而言,它的劣類斷面已經清零,黑臭水體也已經動態清零。生態環境保護的加減法,還有哪些呢?繼續來看記者的報道。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王藝軒:這里是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20199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沿著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第二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至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河南實施凈水入黃河工程。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集約節約,構筑起點線面結合的保護網絡。

    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組書記 局長 范治暉:我覺得最大變化,首先是黃河干流的水,河南率先2020年達到類,劣斷面現在也清零了,黑臭水體也是動態清零,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全達標,黃河流域整體上已經進入水質為優的行列。

    給污染做減法,給綠化做增量。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淅川,綿延1100多公里的庫岸線曾是淅川石漠化嚴重的區域,威脅水質安全。淅川加大造林綠化的力度,10年來累計完成人工造林50多萬畝。

    南陽市淅川縣林業局黨組副書記 周桃龍:縣域內所有石漠化區域均已實施治理,環庫森林覆蓋率由十二五末的45.3%提升到61.7%。

    岸綠水美,通水十多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向好,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類以上。

    生態為基厚植美麗河南底色,綠色低碳引領市場潮流方向。三門峽市推進小秦嶺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難覓蹤影的林麝、豹貓、黃喉貂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河南塞罕壩民權林場,6.9萬畝林地在黃河故道筑起綠色長城;2024年全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85.6%;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名列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從綠水青山到藍天白云,從鄉村城鎮到千家萬戶,中原大地上不斷寫滿綠色低碳與美好生活的雙向奔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河南的綠色家底越來越厚,高質量發展的成色越來越足。

    提到家底就不能不說河南的文化。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就指出,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把文旅產業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

    數字“1萬億,就是河南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去年,河南旅游收入已超1萬億元。這一手好牌,怎樣才能打得更精彩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梁鈺杭:這里是安陽殷墟,202210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時,感慨地說道殷墟我向往已久。

    安陽市文物局黨組書記 局長 李曉陽:當時,我們就隔著河岸,給總書記匯報,一座新的、更現代化的殷墟博物館正在建設。

    如今,殷墟博物館新館已經建成投用,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集中展出了近4000件珍貴文物。全息投影、XR沉浸式體驗、甲骨文食品等,殷墟博物館開發出9大類500余種文創產品。

    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趙清榮:一個是我們的文物事業,一個是我們的文化產業,真正地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讓文化起來,歷史起來,產業強起來。河南充分利用3D、VR、媒體互動等新技術,通過顛覆性創意+新技術應用雙輪驅動,提煉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標識。龍門石窟就開發了5種以無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為代表的創新性文旅項目,實現文物保護與文旅發展的比翼齊飛。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梁鈺杭:龍門石窟的潮玩地,這里算一個!步入直徑17米的全息天幕,如夢似幻,這一刻我真的感覺夢回千年前的神都了!

    龍門石窟研究院黨委書記 余杰:我們要利用我們現代的工藝現代的技術,來推進我們傳統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的更新,為龍門石窟這個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針對人們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河南不斷催生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打開文旅發展新空間,涌現出洛邑古城、清明上河園、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寶泉、萬歲山、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旅游休閑街區等一批旅游新地標和熱門打卡地。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省接待游客總量首次突破10億人次,旅游收入首次超萬億元。

    一場場文旅盛宴上演,一扇扇文明之窗打開,中原大地,繁花似錦。

    千百年來,文明從這里出發又在這里交匯,每一刻都在抒寫著新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河南,每一次都是一個新篇章的開始。

    十四五規劃實施收官、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關鍵時期,目標明確,號角嘹亮,唯有真抓實干,奮勇爭先。

    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總書記為河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国语普通话对白国产|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入口|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 自拍 另类 小说